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 長者友善社區 家庭為本實踐 智障人士老齡化 PW Test 1 Chi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的實踐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的實踐

背景 原則 實踐策略 實踐案例 參考資料

背景

社會福利署於2001年9月開始向13個非政府機構撥款,正式在18區設立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以嶄新的服務模式為邊緣青少年,特別是深宵流連的青少年(下稱「夜青」)提供服務。在服務成立初期,各深宵外展隊按試驗期的目標及服務模式,每晚由十時至六時在地區上尋找身處危機的夜青,提供即場危機介入,短暫輔導及轉介其他日間服務。

 

隨著時代的轉變,邊緣青少年的問題亦有所轉變。夜青的問題亦不只是即場危機介入及轉介其他日間服務,他們個人的憂慮、困擾及成長需要,更需要深入的輔導服務及跟進。深宵服務同工發現單以即場危機介入或轉介服務為主的工作手法並不足以支援這群深宵出沒的年青人,尋求工作改變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在這環境下,很多隊伍都在自己區內因應地區需要而作出變更及優化。

 

(三千六百五十夜──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十周年文集>─Working with Young Night Drifters in Hong Kong by Dr. Lee W. L.)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十年大事年表  請按此(連結大圖顯示)

 

原則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發展的轉變,需要按以下的原則而提供更專業、更切合夜青需要的服務 (節錄自<三千六百五十夜──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十周年文集>─第七章:探討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模式在這十年間的轉變)

I. 夜青的需要

夜青的需要隨時代、地區、年齡、性別等有不同的轉變,服務需要按不同地區夜青的特質提供到位的服務。
 

II. 專隊與合併的道路

青少年深宵外展隊由三人小隊擴展至六或七人的隊伍,當中經歷過人手的不足,與日間服務接軌的困難。不同隊伍因應區內的人力資源而作出不同變化,無論是專隊或合併不同的日間青少年服務,都會以地區上對象的相類性,服務的協調以至同工的期望作為服務分合的大原則。
 

III. 從危機走往多元化服務 、從短期邁向長期服務

無論是處於即時危機的夜青、有成長困惑的夜歸青年或是喜愛非主流街頭舞者/愛玩X game的青年等,服務需要按夜青需要的轉變,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同時,服務的提供亦隨夜青不同階段的需要和問題的複習性,提供教育性、預防性及補教性的專業輔導服務。


實踐策略

全港現時共有十八隊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他們的服務模式主要可分為下列三類(節錄自<三千六百五十夜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十周年文集>─ 第一章: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模式剖析)

1.  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的專隊模式

i. 獨特服務

青少年深宵外展社工(下稱社工)會就著每個地區的特色和實況,立體和廣闊地去了解夜遊青少年(下稱夜青)的需要,運用的手法及介入技巧亦會按不同類型的夜青而有所調節。
 

ii. 即時危機處理

深宵出現突發危機的情況可謂五花八門,例如離家出走、失踨少女、自毀行為、家庭暴力、醉酒爭執等,社工會在有限的時間、資源及空間之下,按當時的人手提供即時的危機介入。


iii.日間支援及轉介

深宵有不少個案都需要社工日間跟進,例如雙失青少年、濫藥青少年及違規犯法青少年等,他們的需要均不同,有時更需要社工即時或日夜不停跟進或轉介,例如聯絡家長、社署、暫託宿舍、家庭服務或學校社工等。
 

2. 青少年深宵外展隊及地區青少年外展隊合作下的服務模式

i. 24小時服務
深宵外展隊及地區外展隊會互相支援、互補不足,為邊緣青少年(包括夜青)提供24小時服務,更全面了解夜青的狀況,提供更有效的個案跟進。

ii. 強化服務質素
在深宵外展隊及地區外展隊合作下,人手較充裕。而地區外展隊較資深的同事亦會分享經驗及支援予深宵外展隊年資較淺的社工,例如面對黑社會文化和青少年濫藥行為的介入技巧及工作手法,以提升服務質素。

iii. 強化資訊交流
日夜外展隊的合作不但能互相交流地區或服務上的資訊,例如各屋邨青少年組群背景、出沒地點、利害互動關係等。亦可較緊密地合作和支援,尤其當服務對象處於危機時,服務介入的延續性更為重要。

iv. 共用地區資源
地區外展隊對地區合作關係較深和地區網絡較豐富,例如:社團大佬的信任、店舖老闆及職員、區議員、醫院、導師、義工、其他社會服務單位等,深宵外展隊可藉地區外展隊的網絡發展服務。

v. 工作理念的磨合
日夜外展隊的社工對高危青少年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往往需要一段日子的磨合,才達致更有效率和到位的服務方向和手法。


3. 深宵外展隊及綜合青少年服務隊合作下的服務模式

i. 去標籤化

綜合青少年服務隊的服務對象較廣泛,形象上不會偏重服務某一類的年青人,因此相比深宵外展隊,綜合服務隊對服務對象所產生的標籤效應較低,服務對象對接受社工幫助的動機亦較高。
 

ii. 活動多元化

綜合服務隊的發展性活動數量多,深宵外展隊同工可以從中選擇合適的活動安排夜青參加,如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及義工組,從而擴闊夜青的生活體驗及改善其人際技巧,而達到輔導的目的。
 

iii. 社區共融

社區人士對夜青一直存有負面的觀感或認為他們常製造噪音,綜合服務隊能為夜青提供一個與社區人士接觸的平台,例如組織夜青為跳舞隊或樂隊、做義工服務,製造和諧相處、互相欣賞的機會,改善緊張對立的鄰里關係。


以上三種青少年深宵外展隊服務模式各有不同、各有優勝之處,均按不同地區深宵青少年的特色,提供適切的服務。十八隊深宵青少年外展隊經過多年的營運,各取長補短,吸收不同模式的優點,期望在未來的十年發展一套更全面及完善的服務模式。

 

實踐案例

十八隊深宵外展隊的服務均按不同地區深宵青少年的特色,提供適切的服務。現把當中的特別服務、計劃名稱如下,以供業界參考。

(如欲進一步了解更多資料,請向社聯圖書館購買<三千六百五十夜──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十周年文集>。)

  • 「酒」佬俏佳人
  • 身心正能量— 抗毒服務計劃
  • 職場特訓班
  • 分享‧ 愛—社區教育 請按此
  • 流動青少年中心—暴走車
  • 月光計劃— 一個跨部門、組織、機構合作的夜青服務計劃
  • 抗毒服務計劃— 同心同力同行計劃
  • 為跨境吸毒青少年推行的邊境抗毒工作
  • 跨界別或專業合作服務計劃— 錫哂你大行動 請按此
  • 活出新Teen— 中醫養生禁毒計劃
  • 深宵網吧計劃 請按此
  • 深宵會考放榜輔導計劃
  • 深宵青少年義工訓練計劃

(附有原文PDF)

 參考資料

  1.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2012)。三千六百五十夜──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十周年文集。香港:红出版(圓桌文化)。
  2. 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輔導系列(2011)。星夜十年。
  3. 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輔導系列(2008)。「閃亮人生」邊緣青少年服務理論與實務探索(為時未晚-深宵群黨之危機介入)。
  4. 香港遊樂場協會(2008)。違規路段──高危青少年服務理論與實踐。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5. 鄭鳳萍。危機處理(2008)。http://www.hkcss.org.hk/cy/3B-4.pdf。
  6. 香港青年協會,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主編(2005)。預防犯罪與青年工作──滬港兩地探索與實踐。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7. 陳達湘(2002)。香港夜青與其家庭、學校和朋輩體系的關係,與及其深宵活動模式的變化研究。香港:協青社
  8. 陳達湘(2001)。香港夜青深宵活動的流動性研究。香港:香港浸會大學。
  9.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文化出版社。
  10.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1997)。油尖區夜青深宵活動調查。香港: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11. 香港青年協會(1996)。今日青年──五地青少年發展狀況分析。
  12. 香港青年協會(1995)。通頂徵象:對不歸家少年的研究。
  13. 香港青年協會(1989)。離巢乳燕──九龍城區邊緣青少年離家出走現況研究 報告書。
  14. Chow, M.C. (2009). Overnight Outreaching Service for Young Night Drifters. In F.W. L. Lee (ed.) Initiatives with Youth- at- risk in Hong Kong. Hong Kong: CityUHK Press, (P.17-32).
  15. Dass-Brailsford.P. (2007).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rauma: Empowering Interventions. Thousand Oaks. CA ;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Crisis Interventions.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08, from http://www.sagepub.com/upmdata/14229_chapter 5.pdf
  16. James, R.K. & Gilliland, B. E. (2005). 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5th ed.). Belmont, CA: Thomson Brooks/Cole.
  17. Roberts, A. R. (Ed.). (2005) Crisis Intervention Handbook: Assessment, Treatment and Research.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Lee, F. (2000). Teens of the Night- The Young Night Drifters in Hong Kong. Youth and Society. Vol.31 (3): 363-84.
  19. Lee, F. & Tang, C. (1999). Report on evaluation study of youth mobile team service for young night drifters.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 Lee, W.L. (1998). Teens of the Night- The Night Drifting Subculture of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t Medicine and Health. Vol.10 (3): 227-42.
  21. Newbery, P. (1998). Hong Kong alternative night life. Retrieved July 15, 2011, from http://www2.crosswinds.net/china/~missing/phenomenology.htm.
  22. Tang, C. & Davis, C. (1997). An exploration of the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of juvenile gangs and runaway youth in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3. Lee, W.L. (1997). The ‘Night Drifting Teens’- A Quest of Social Work Service.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31 (1&2): 19-33.Lee,
  24. W.L. (1996). Teens of the Night- A Study of Night Drifting of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CUHK.
  25. Lee, F. (1996).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the integrated team model for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 in Hong Kong.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0 (No. 2), 39-44.
  26. Erikson, E. H. (1950)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關於我們 最新上載 實踐智慧 統計數字 服務概覽 參考資料 實證研究
© 2012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版權所有
網站導航
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8 或以上,Firefox 3.5 或以上,Google Chrome 4.0 或以上,Safari 5.0 或以上
解像度: 1024 x 768 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