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青年 長者 家庭 殘疾人士 其他
統計數字 長者人口情況 長者健康情況 長者生活情況 發長者潛能 促進長者健康 建立適切環境 提供基本安全與生活保障

提供基本安全與生活保障

消除虐老   消除貧窮   ​醫療及長期護理融資

 

消除虐老

  1. 根據社會福利署「虐待長者個案中央資料系統」的數據顯示,2006年共有522宗虐老新呈報個案,當中以身體虐待個案最多(327宗)。被虐長者年齡以60-64歲為最多(28%),當中半數施虐者與被虐者關係以配偶為主要,其次是子女(18%)。施虐者與被虐者同住個案佔55%。超過近66%的個案,以警方協助為主,其次需要輔導(個人/小組),佔40%。基於「家醜不外揚」的傳統文化,不少受虐長者都不會主動求助,故相信此數字只屬冰山一角。
  2. 在2007年的首8個月份,全港共錄得1,128宗電話騙案,其中368名事主不幸被騙去總共$1,384萬元。而當中有257人的年齡逾51歲,佔被騙總人數70%。

消除貧窮

  1. 老年綜援個案由1994年的61,026宗上升到2007年5月的187,075宗,領取綜援的長者比率,亦由1996年的11.7%上升至2007年的36%,升幅達三倍之多。。
  2. 長者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工作、子女、高齡津貼2、綜援、退休計劃(例如強積金)及個人儲蓄,而這些來源亦各有限制。
  3. 長者工作的比率在過去數十年持續下降;長者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由1991年的14.1% 逐漸下降至2005年的5.4%。
  4. 目前長者可以選擇到廣東省或福建省定居。截至2008年1月3日,申領人數為3,185。但仍有長者對此措施或對內地醫療服務質素有所保留而未有選擇申請。

醫療及長期護理融資

  1. 由1993至2007年,政府及民間先後發表4份諮詢文件,提出了具體的融資方案。4
  2. 2005年,政府又發表了《創建健康未來》討論文件,整合了過往的方案,再提出公私營醫護系統的定位及三層醫護架構。
  3. 2007年,民間的「智經研究中心」發表醫療融資方案報告5,建議強制有一定收入者,參與醫療儲蓄戶口計劃;而低收入人士可獲豁免。如非有大病及特別檢查,65歲前不可以動用戶口款項,未用盡的餘款,則當作遺產計算。建議劃分服務承擔的責任及政府補貼的百分比。
    • 人口高齡化——在未來15 年,人口老化速度較慢,2016年後加快;根據推算,75 歲或以上人口增加速度由現時低於5%跌至10年後約1%,但在20年後將迅速上升至6%。
    • 長期病增加及年輕化——直至2016 年,因市民疾病及治療模式的改變而帶來的額外醫療需求,是人口老化的兩倍。
    • 在1996至2016年間,市民對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將增加120%,其中30%源於人口增長,近25%源於人口高齡化,45%則源於疾病及治療模式的改變。
    • 75歲以上長者使用醫院的整體比率較青年人(15–24歲)高80%。 慢性病患機會率亦隨年齡而上升,70歲的人士較20歲者的機會高5倍,而長期病患者則比普通人使用醫護服務多3倍。現時65歲以上的長者,平均所需的住院醫療服務(以病床日計算)比65歲以下人士平均多出6倍
  4. 在2007-08年度,政府為長者提供的社會保障以及各類資助安老服務的開支預計達160億元,較2006-07年度的修訂預算增加3.7%,當中還未包括公共醫療服務及公共房屋的開支。在過去10多年,受資助的安老宿位數目已增加60%,由1997年的16,000個增至現時的26,000個。
  5. 現時,接近90%的安老院舍服務均依賴政府在財政上的支持(37%透過對非政府機構的津助;11%透過向私營安老院買位;40%透過發放綜援以支付長者於私營安老院中居住費用)。然而,當人口不斷老化,勞動人口又因出生率不斷下降,政府是否能夠維持對長期護理服務的津助將成疑問。
關於我們 最新上載 實踐智慧 統計數字 服務概覽 參考資料 實證研究
© 2012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版權所有
網站導航
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8 或以上,Firefox 3.5 或以上,Google Chrome 4.0 或以上,Safari 5.0 或以上
解像度: 1024 x 768 或以上